查看原文
其他

3个角度带娃看世界杯:妈妈,他们为什么都头戴“馄饨皮”?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2023-04-21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


你好呀,我是朵朵!
昨晚看卡塔尔世界杯开幕
那叫一个激动
熟悉的《生命之杯》《Waka Waka》等
历届世界杯歌曲响起
人们不自主地跟着唱跳
超萌吉祥物La'eeb(拉伊卜)出现
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谁不喜欢这么可爱的“馄饨皮”呢?

真是好大一“张”啊

当摄影机扫过观众席
一张有趣的表情包被网友发现了
同时我心中也有一个疑问升起
他们为什么戴着头巾?
看着就很富有,但还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如果孩子问到这个问题
咱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聊聊

古老的防晒套装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其中包含的国家很多
卡塔尔国就是其中之一
卡塔尔的人民也属于阿拉伯民族

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夏天高温能到50℃以上
冬天也有可能到30℃

早期生活在这片地区的人们
主要的生活方式是游牧
这里又热风沙又大
所以他们会穿长袍、戴头巾
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让身体免受风吹日晒
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
这样的服饰风格也就添上了宗教色彩
佩戴的头巾
也一直是阿拉伯人的民族帽式


不仅仅只有白色

在阿拉伯语中
头巾叫“卡菲耶”
材质多种多样
有棉布、薄纱、绸子或真丝纺织
还会施以刺绣、挑花等元素
最初问世时
头巾只有米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吉祥物La'eeb就是白色的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的“白衣大食
“大食(yì)” 就是古波斯人
对阿拉伯人称谓的汉语音译
除了白色,黑色、绿色
也是阿拉伯民族传统服饰的颜色

到了现在
他们除了喜欢戴纯白色的头巾之外
也喜欢白、红、黑、蓝等混合色系
并且对于颜色的选择也和季节有关系
夏季高温,通常用白色
天气变冷,就会选择较深的颜色

但在有些国家,颜色也并不是随便戴的
比如在阿曼
红、蓝、黄三色是王室家族专用的
老百姓只能戴白色或者素色


也不是都戴“头箍”

除了颜色,头巾的样式也有不同
有的上面还缠了个头箍
阿拉伯人给头箍叫“阿格尔”
在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都能见到
而阿曼的男性就不戴头箍

头箍主要是用驼毛做的
颜色有黑有白,还有粗细轻重的区别
年轻人更喜欢粗重的头箍
还会系上一根飘带彰显帅气

头箍的颜色不像头巾那么多
一般用黑色头箍的居多
只有老年人会用白色

头巾除了有传统服饰的作用
还会作为贵重的礼物
赠送给亲朋好友


和孩子聊完以上三个方面,还可以说点发散的内容。

既然说到了阿拉伯人,就不能不提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从古代就有的联系。

根据史籍记载,至少在汉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就有了文化交流,到了唐朝,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公元618年,强盛的唐王朝诞生在欧亚大陆东部。公元632年,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大食(yì)帝国”在西方崛起。

盛唐时,多国的商人来到大唐,大食商人也是如此。

唐朝阎立本所画的《职贡图》,从画中的一些特点能看出,这幅画很可能记录了大食国使者初次来到唐朝时的场景(还有一种说法是婆利、罗刹等向大唐朝贡)

《职贡图》唐 阎立本(局部)

画中主要人物都穿长袍,并佩戴着头巾


贡品中有来自红海的珊瑚、阿拉伯地区出产的香水、香料,这些是阿拉伯地区的产物。


人物穿的“小红鞋”是一个很特殊的线索。在史籍中,记载有穿红色鞋子习惯的国家,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建立的,这也成为了推断画中人物是阿拉伯人的一个重要证据。(此部参考自:《阎立本《职贡图》是大食使者初来图》周行道)


据历史记载,阿拉伯人初次来到唐朝是在公元651年。当时的大唐也许不清楚这一行人背后是怎样一个强大的帝国,但在大约100年后,这个神秘的帝国曾力挫大唐的军队。


在之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双方不断在军事上互相碰撞,也不断地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着交流与融合。


历经唐、宋、元等王朝的700多年时间里,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天文历法、宗教、数学,在中国落地生根。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也在阿拉伯地区得到传播 ,也经由阿拉伯人传入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和娃去博物馆,不懂找我

我今年的快乐次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